项资质
案例
产品
行业经验
2020-08-20
一、系统工程特性与跨专业协同
音响工程作为集成建筑声学、电子工程与装饰设计的综合性学科,需在项目初期建立多专业协同机制。
关键协同节点包括:
1. 建筑结构适配:在土建阶段介入声学模拟,优化厅堂长宽高比例,规避驻波产生
2. 机电管线预埋:强弱电分离布线(间距≥50cm),采用φ75mm镀锌钢管穿线,转角半径满足弯曲标准
3. 装饰界面管理:吊顶龙骨间距与扬声器承重匹配,墙面预留声学模块安装空间
二、声场缺陷治理方案
声学缺陷——成因分析——治理措施
缺陷:声聚焦 成因:凹形墙面反射 解决措施:凹面敷设多孔吸声材料
缺陷:声影区 成因:立柱/障碍物遮挡 解决措施:采用分布式扬声器阵列,声影区增设辅助音箱
缺陷:长延时回声 成因:声扩散不良 解决措施:安装QRD扩散体,结合可变吸声结构
三、扩声系统稳定性控制
1. 声反馈抑制体系:
• 采用心型指向传声器
• 设备布局遵循3:1法则
• 配置32段实时频谱均衡器+反馈抑制器
2. 混响时间优化:
• 按标准设定目标值:
◦ 语言类场所:0.8-1.2s
◦ 音乐演出场所:1.5-2.0s
• 采用可调吸声系统(电动翻转吸/扩结构),混响时间调节范围达±0.3s29
四、建声-电声系统耦合设计
1. 声压级控制:
• 主扩系统连续声压级≥100dB
• 声场不均匀度≤±6dB
2. 噪声控制体系:
• 背景噪声≤NR-30曲线(空调系统配置阻抗复合消声器,插入损失≥25dB)
• 隔声结构:12mm石膏板+50mm玻璃棉+12mm水泥板复合墙体(STC≥55)
五、多功能厅声学指标验证
实施阶段需进行:
1. 空场混响时间测量
2. 快速语言传输指数RASTI≥0.7
3. 声场不均匀度检测(网格密度2m×2m)
4. 最大可用增益MAG≥5dB